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药材守宫什么样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材守宫什么样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象壁虎一样的是什么中药?
象壁虎一样的就是壁虎,又称天龙,守宫等,咸、寒、有小毒。归肝经。祛风、活络、散结。主治:中风瘫痪、风湿关节痛、骨髓炎、淋巴结结核、肿瘤。用法用量:炒研细粉,每服3--5分;或0.5--1.5钱,水煎服。
蛤蚧是我国重要的中药动物药。本品性平,味咸,归肺、肾经,能补肺益肾、纳气定喘、助阳益精,具有调节免疫、抗肿瘤、平喘、抗炎以及抗衰老等作用。
临床上主治肺肾不足、虚喘气促、劳嗽咳血、阳痿遗精等症。现在的药理研究表明,它具有以下作用一治疗哮喘;二,增强免疫力;三,抗肿瘤;四,性激素样作用;五,其他的药理作用,主要是作为补肾壮阳药,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蛤蚧是什么中药?
蛤蚧为脊索动物门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。
主要产于广西龙津,大新等县。云南,广东等省也产。广西,江苏等省区有人工饲养。
全年均可以捕捉,五到九月为主要捕捉季节。捕捉后剖开腹部,取出内脏。用布抹净血液,在用竹片撑开,使身体扁平,四肢顺直,用微火烘干,将大小相近的两只合成一对,扎好。以体大,肥壮,尾全,不部破碎者为佳。
蛤蚧全身呈扁平状,头颈部及躯干部尝9~18cm。头劲部约占1/3,腹背部宽6~11cm尾长6~14cm。头稍扁,略微呈三角形,两眼多凹陷,无眼睑。吻鳞不切鼻孔,口内角质细齿,密生颚的边缘。腹背椭圆形,腹薄。背部灰黑色和银灰色,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。进口蛤蚧,多为砖红色斑点。脊椎骨及侧肋骨凸起。四足均有五趾,除第一个趾外,均有爪。脚趾底面有吸盘。尾巴细长而结实,扁圆形。有不明显的银灰色环带6~7条。全身有光泽的细鳞。质地坚韧,气腥,味微咸。
蛤蚧的功效为益肾补肺,定喘止咳,助阳益精。用于治疗肺气不足的气虚咳喘。遗精,阳痿。
蛤蚧有止咳平喘的作用。可以治疗肺部的慢性疾病。尤其对于老年虚寒性的,慢性哮喘,支气管炎,肺气肿。
蛤蚧可治疗阳痿。有补肾益精的作用。主要是针对于精血亏虚,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。尤其是它的尾部,有激素作用,可以促进性欲。
蛤蚧对低温高文缺氧等应激刺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。可以提高自由基代谢酶的活性。
写这个题目的时候,说实在的我的内心是有点害怕的。蛤蚧是壁虎中的一种,而且是最大的。为什么我会害怕呢?因为壁虎的外表让我觉得像蛇,而且曾经我用杀虫剂喷死了好几条壁虎。没想到就这样的动物,居然也是能入药的。
如上图所示,蛤蚧属于动物药,它是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,一般是除去蛤蚧内脏,拭净,用竹片撑开,经低温干燥而得。它在广东、广西等地均有产,进口主要来自越南。
蛤蚧主要含溶血磷脂酰胆碱、神经鞘磷脂、磷脂酰胆碱、磷脂酰乙醇胺等磷脂类成分;月桂酸、豆蔻酸、花生酸、亚油酸、硬脂酸、油酸、花生四烯酸、棕榈酸、棕榈油酸、亚麻酸等脂肪酸类成分以及蛋白质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等,体外研究表明蛤蚧主要具有性激素样和延缓衰老的药理作用。
中医认为,蛤蚧性平味咸,平而偏温,入肺、肾经,具有温养肺肾、益精血、补肺气、定喘咳等功效,是肺肾两虚、肾不纳气、久咳虚喘的要药,可用于治疗肺肾两虚,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气促、劳嗽咳血以及肾阳不足、精血亏虚所致的阳痿、遗精等症。
在应用上,蛤蚧可与川贝母配伍以增强补肺清热、化痰止咳的作用,常用于肺虚伴有痰热的咳喘;与益智仁配伍使用,能增强温补肾阳、固本培元的作用,适用于肾虚阳痿、遗精、 遗尿等症;与生地黄配伍,适用于肺肾亏虚、久喘失音或痰中带血等;与枸杞子配伍,增强了助阳益精的作用,适用于肾阳不足、阳痿遗精等;与巴戟天配伍,增强了补肾助阳的作用,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。
蛤蚧的用量一般为3-6克,入丸散或者成酒剂,对于风寒或实热咳喘者,应忌服。
药事网权威解读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抄袭必究。
蛤蚧也是名贵中药材之一,有补肾益肺之功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将它成为仙蟾,名中有“仙”,价值自然不会太低。
动物类的药材多取其肉入药,蛤蚧的入药部分就是它的干燥体,以前蛤蚧常活跃于自然界中,打这野生的标签,可以卖不少钱,现在倒是平民化了,如今提倡拒绝野味,蛤蚧也用得少了,那么,这味药到底是什么样的中药,老邪这次就来满足朋友们的好奇心,大概介绍一下蛤蚧,说说它的基本特点以及药用价值。
估计你也注意到了,蛤蚧的外观跟壁虎很相似,它本身就属于壁虎科的动物,《中药志》里面直接称其为“大壁虎”。
虽说是同属,但是也有不同之处,我见过活的壁虎,没有见过活的蛤蚧,但是工作时接触过一些晒干了 的蛤蚧,我的感觉就是颜色和背部纹路上有所不同,整体相似。蛤蚧形如壁虎,却比壁虎要大,长度可达二十厘米,头部是三角形状,身上有密密麻麻的小鳞片,体背黑紫色,上面的斑点呈砖红色或者是蓝灰色。
入药的蛤蚧自然就是干品了,处理时内脏不能留,否则会有异味,除掉内脏还要擦拭干净,然后用竹片来将其撑开,有点像是做烧烤串那样,这会便于烘干和保存。入药的蛤蚧大体上保留了原先的特点,只是它已经处于扁平的状态了,那些细鳞还存在于药材之上,我闻过这味药,腥味有点浓,常用酒来炮制来矫味。
蛤蚧要去眼,《雷公炮炙论》里说蛤蚧的眼睛有毒,现在很多成品是直接把它的头去掉,眼也就不存在了。
说到益肾了,药用价值自然高一些,蛤蚧入肺而补肺气,对肺的不适引发的咳嗽,肺萎等等,都有很好的效果,《圣惠方》中的蛤蚧散这个方剂,利用的就是入肺的特点来治病。而益肾的话,这说的助阳方面的作用了,治肾阳不足所致的生理问题,你想深入了解的话,可以查看养真丹这个方剂,就知道蛤蚧的作用对人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了。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也提到了“……助阳道”的作用,如需用药,请遵医嘱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药材守宫什么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药材守宫什么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