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云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云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伏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?
伏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?
茯苓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、宁心的功效。还有治疗水肿尿少、痰饮眩悸、脾虚食少、便溏泄泻、心神不安、惊悸失眠等病症的作用。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茯苓可抑制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变形杆菌等。此外,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还具有预防胃溃疡、防治肝损伤、利尿、增强免疫力、增强心肌收缩、加快心率、泻下、抗惊悸、镇静、抗炎、增加内脏血流量、抑制氯化三硝基酚形成的接触性皮炎等作用。
目前,茯苓在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、精神分裂症等。不过,阴虚无湿热、虚寒滑精、气虚下陷的患者应谨慎服用茯苓。
本内容由河北省中医院 药学部 主任药师 柴天川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茯苓有什么副作用吗?
茯苓有白茯苓和赤茯苓之分,白茯苓渗寒湿,微补,走气分;赤茯苓渗湿热,不补,入血分。我们平时食用的茯苓一般指白茯苓。茯苓药食同源,性味甘淡平,不偏寒热,渗湿利水且能补益脾胃,还能宁心安神。茯苓应用广泛,配党参、白术、甘草称四君子有健脾益气之功;配菖蒲、远志,治惊悸、健忘;配猪苓、泽泻治小便不利;配半夏、陈皮治痰饮;配木香治泄痢;配木通、车前子治湿热淋浊。茯苓可熬粥或作代茶饮,也可做面食,做法不同风味和效果也不同。
吃茯苓好处很多,但是过犹不及,吃的太多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。尤其一些年轻女孩了解到茯苓可以祛湿减肥还能美容后大量服用,也是不可取的。
茯苓有明显的利尿作用,小便过多或小便频数者应慎用。
千年之松,下有茯苓。古语有云:“延年有术,餐古松根下,茯苓千岁。”自古也有“一两茯苓一两金”之说。
作为药食同源应用最多的一味药,无论历代医家或是养生人士都爱用茯苓治病调身。茯苓味甘淡、性平,归心、脾、肾经,有渗湿利水、健脾和胃、宁心安神、强精益髓之功效。也被历代医家称为四时之“神药”。
味甘,平。主胸胁逆气,忧恚,惊邪,恐悸,心下结痛,寒热烦满,咳逆,口焦舌干,利小便。久服安魂养神,不饥,延年。
——《神农本草经》
欢迎阅读!请点击关注,分享合理用药,安全用药常识。
茯苓这几年在养生方面也很火,很多人都用茯苓来祛湿或养生保健,都认为服用茯苓对身体有益无害,中药是无副作的。其实,这种认识是错误的。
中药是以偏性治病的,不是以含有什么营养成份,什么元素来治病的。中药的偏性是把双刃剑,既能治病,也能伤人。比如说茯苓,它的偏性是淡而渗利,有利水渗湿的作用,这种利水渗湿的作用,对水湿潴留引起的水肿胀满,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导致的泄泻,以及水饮凌心引起的惊悸失眠等证是有疗效的,也是一味良药。但是,若是对有阴虚火旺,内热消渴,证见口干咽燥,舌红少津的人来说,服用茯苓,则有害无益,因茯苓味淡渗利,有利水渗湿的作用,若本已阴虚津少,阴液不足,还去利水利湿,这与火上浇油无异,只会加重病情。
茯苓的副作用并非是含有什么毒性,而是茯苓的偏性。不但茯苓是这样,任何一味中药都如此。比如说温补肾阳类中药,对肾阳虚证是良药,无副作用,而肾阴虚证服用,则有面红耳赤,流鼻血等不良副作用。所以,任何一味中药都有偏性,若对证则益,若不对证,用药不当,都有副作用,茯苓也如是。
以上简答,如有不足,望评论补充。
谢谢阅读!
茯苓没有什么“副作用”,但用得不对,对身体就无益了!
茯苓是祛湿药,古人以茯苓而食。每逢细雨绵绵的暮春时节,一盘盘茯苓糕被搬上饭桌,为何要食茯苓糕?因为多雨之春,人体内的湿气会加重,食用茯苓糕有祛湿的作用,茯苓糕到现在都还倍儿有名气,然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茯苓。
提到药食同源的食材(或者药材),茯苓绝对能排得上号,它甚至是比枸杞子,山药还更加出名,有“四时神药”的美誉,这个它的功用分不开。
都说茯苓是“祛湿小能手”了,它的功效必然会有祛湿,准确说是利湿,若是轻微的湿气,祛除或是驱赶掉就行了,而茯苓所针对的“湿”范围很广,还包括了痰饮,所以说是利水比较适合。
其中含有茯苓聚糖,辛酸三萜化合物以及树胶等等,有利尿,免疫调节的作用,利尿也在利湿的范畴内。
食用茯苓糕其实对心悸失眠也有好处,因为茯苓有宁心的功效,《药性论》中记载茯苓善安心神,就是治失眠的,方剂安神定志丸和归脾汤中的茯苓就是行安神之功,可别误以为是祛湿。
茯苓还有健脾之功,这偏向于补的方面!茯苓能够被人认可,正是由这种多样性决定的,既滋补又利水,还能宁心安神,对中老年群体好处很多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云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云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