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药赤芍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赤芍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赤芍,加野菊花,吃多了会怎么样?
从药性看赤芍和野菊花都属苦、寒药,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。
赤芍长于清热凉血、活血散瘀;药典日推荐剂量为6-12g。
野菊花长于清热、解疮痈疔毒。药典日推荐剂量为9-15g,
在安全性方面,这两味中药都是常用中药,均未曾有不良反应、毒副作用相关报道。尤其是赤芍,大剂量治疗乳腺炎、肝炎的多有报道,暂未见有安全性方面的提示。但从药性分析,这两味药吃多了可能(只是可能)会出现以下情况:
- 只是这两味中药均属寒、凉之物,对于脾胃虚寒者应慎用。吃多了或有肠胃不适、腹泻等症状。
-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有一定的抗凝血、抗血栓、降血压作用,野菊花也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。所以,吃多了或引起低血压、心悸、头晕等症状。
一般情况下这两味药是比较安全的,用药后具体如何与个人体质也有一定关系,建议还是按医嘱服用,服用后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,并尽快就医。
我是宋药师,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,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,欢迎留言讨论!
中药材赤芍怎样培植?如何达到高产?
1、选地整地:赤芍以壤土及沙壤土最适宜,沙土次之,黏重的土壤侧较差。秋后作物收获后,进行秋翻,以利驱除病虫害。翌年春整地,犁后用耙耙平,然后做畦,畦的大小长短,可根据地的形势具体决定。
2、育种栽培:秋后收获时即可分选种根,种根必须是具有芽苞,完整无疵、健壮的宿根。栽种时,先于畦间打穴,行间及株间距离40~50厘米,然后将种根分植于穴中,芽向上,每穴栽1株,平均每667平方米可栽种3000株左右。赤芍分栽后,第1~第2年,可于畦边间作包谷、黄豆,但在第3年则不能再问种其他作物。赤芍忌连作,种过赤芍的土地,最好能换土或改种其他作物,以免发生病虫害。
【栽培管理】
1、施肥及除草:肥料一般用厩肥及豆饼,在分栽的同时随即施用。第1次施肥可于春初出苗后,在株间用锄掘穴施用,然后培土覆盖,每年春、秋施肥1~2次,施肥时再锄1次草,以防杂草蔓延。
2、摘蕾:芍药种植后,每年结蕾开花,为了保证赤芍的根部养分充足,在其结花蕾时,即行摘除。
3、病虫害防治:
(1)病害:
①芍药灰霉病:病菌引起的病害,叶、茎、花等部位均会被害。一般在开花以后发病,阴雨连绵时最严重。防治方法:发病后清除被害枝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。采取轮作或选用无病种芽,平时应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排水,保持通风、透光。易发病期或发病初期用1:1:100波尔多液喷洒植株,每隔10~14天1次,连续进行3~4次。
②芍药锈病:危害叶片,7~8月病情较重。防治方法:芍药收获时将残枝病叶集中烧毁,减少越冬菌源。发病初期喷波美0.3~0.4度石硫合剂或70%敌锈钠400倍液,效果良好。
(2)虫害:有蛴螬、地老虎、蝼蛄等为害根部。可用锌硫磷2千克/667平方米,制成毒土,结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杀。
赤芍一般都是早春种植,在芍药芽还未长出来时就要种植上。其花期5-6月,果期6-8月。芍药喜光照,耐旱。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,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,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。主要表现为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。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关健。
种植技术
1、选地整地:赤芍以壤土及沙壤土最适宜,沙土次之,黏重的土壤侧较差。秋后作物收获后,进行秋翻,以利驱除病虫害。翌年春整地,犁后用耙耙平,然后做畦,畦的大小长短,可根据地的形势具体决定。
2、育种栽培:秋后收获时即可分选种根,种根必须是具有芽苞,完整无疵、健壮的宿根。栽种时,先于畦间打穴,行间及株间距离40~50厘米,然后将种根分植于穴中,芽向上,每穴栽1株,平均每667平方米可栽种3000株左右。赤芍分栽后,第1~第2年,可于畦边间作包谷、黄豆,但在第3年则不能再问种其他作物。赤芍忌连作,种过赤芍的土地,最好能换土或改种其他作物,以免发生病虫害。
栽培管理
1、施肥及除草:肥料一般用厩肥及豆饼,在分栽的同时随即施用。第1次施肥可于春初出苗后,在株间用锄掘穴施用,然后培土覆盖,每年春、秋施拉姆拉翠姆肥1~2次,施肥时再锄1次草,以防杂草蔓延。
2、摘蕾:芍药种植后,每年结蕾开花,为了保证赤芍的根部养分充足,在其结花蕾时,即行摘除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药赤芍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药赤芍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